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网

猥亵儿童犯罪案件增长幅度大,东莞第三法院开展调研并提出建议

作者:原创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11-04  浏览次数:5201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但儿童心智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侵犯,特别是猥亵、性侵,更是对儿童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的严重伤害。2021年前10个月,东莞第三法院共受理猥亵儿童犯罪案件45件,已超过2019年全年的24件和2020年全年的33件,更是较上一年同期的25件增长了80%。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性分析,总结案件特点,提出司法建议,切实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调研发现猥亵儿童犯罪案件呈现以下新特点:
    一是出现网络隔空猥亵新形式。被告人以“恋爱交友”“游戏互动”等为由接近儿童,通过怂恿、诱骗等方式实施猥亵,如要求裸聊、拍摄裸露照片和视频等。二是男童成为作案目标。今年受理的猥亵儿童犯罪案件中,出现多起受害人为男童的案件,如一宗案件是被告人趁男童到其家中玩电脑游戏之机,先后对9名男童多次进行猥亵。三是被告人身份多元化。被告人不乏培训机构老师、夏令营教练、景区工作人员、小区保安、网友等,其中有8名被告人有偷窥、猥亵、强奸等违法犯罪前科。四是超过七成案件的作案时机为孩子独处或家长疏于监管。由于单次犯罪过程较短、犯罪场景较隐蔽等特点,不容易引起家长和其他人的察觉。

对此,东莞第三法院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防性侵和普法宣传力度。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不同主体在教育、司法实践、法律援助过程中,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短视频、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性侵、防猥亵和相关普法宣传,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宣传工作格局。加强儿童性安全教育,提升儿童监护人监管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与儿童密切接触行业的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
    二是构建儿童网络环境安全保护体系。学校及家长积极引导儿童善用互联网,提高儿童对网络猥亵骗局的认识。网络运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容审核与管理,从源头预防不良信息流向儿童,建立网络安全预警监测机制,发现对儿童实施不法侵害,及时进行拦截并通报公安部门。
    三是建立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黑名单信息库。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教育部门等共享黑名单信息,对违法犯罪人员实施动态管控,从而限制此类人员的特定行为或从事特定职业,防止其再有与儿童不当接触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