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网

【执行人物】何业生:“逐梦前行的道路,从来不是一片坦途。”

作者:原创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8-12-08  浏览次数:20577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三年来,我院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倾全院之力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全体执行干警披肝沥胆、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执行一线,他们用真情与睿智、坚韧与实干,捍卫着司法的公平公正,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院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执行人物”专题,邀请我院执行干警代表分享他们的执行故事,讲述他们攻坚决胜执行难的心路历程和对执行工作的所感所想,希望借此能增进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了解、认同和支持。

本期讲述人

     何业生,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二级法官,2009年进入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至今,担任执行员、执行法官六年来承办案件超4000宗,连续三年被评为“办案标兵”,并于2015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我叫何业生,我是一名执行法官,2009年进入法院从事执行工作,至今已有将近十个年头。岁月如歌,时光轮转,我在执行的岗位上成长历练,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法院执行近年来发生的巨变。尤其是2016年“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打响后,执行工作历经变革,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新生。


      也是在2016年,我有幸被组织提拔担任我院执行局副局长一职。三年来,我和同事们并肩作战、持续闯关,一路风雨、一路收获,一同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奋斗旅程。




三年攻坚 跋山涉水砥砺向前


      2016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部署开展执行案款专项清理活动,并将其作为打响解决执行难攻坚战的“第一枪”。



      那时,我院执行工作千头万绪,正是用人之际。刚到新岗位,我就被局长委以重任,主持开展我院执行案款清理行动


      此次活动可以说是法院系统一次刀刃内向的自我重塑,从执行规范入手,革除执行积弊,意义非凡。


      对此,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为了使该项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岗,我联合纪检部门迅速展开了清理行动,并建立了责任清单、工作台账,及时督促整改。经过半年不懈的努力,我院清理进度达到了80%以上,位列东莞法院第一、全省法院前茅


     考虑到“旧账”虽清,但若管理模式没有得到改变,只会又添“新账”,因此,我还协助局长以案款管理为突破口,促使我院在全省率先建立“一案一账户”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案款流转和给付效率,确保可查可控、兑付及时,让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担任执行局副局长后,我还开始分管执行实施工作。因执行团队人员大多较为年轻,在分享自己的执行经验、提供意见建议的同时,我还在处理一些重大敏感案件时主动负起责任、扛起重担。


      去年年底,我收到了承办法官对涉13户菜农返还农田系列案的汇报,案件执行阻力重重:双方当事人都是菜农,积怨颇深,被执行人在租赁农田合同期满后拒不返还,还拖欠租金和水电费,并多次上访、抗拒执行的情绪严重;农田上的农作物为菜农的生计来源,被执行人还携家属聚居在农田旁的铁皮棚中,强制执行不仅面临青苗损失问题,还涉及到13户家庭的居住和生存。因此,立案一年多,始终难有进展。


      鉴于涉案人数多、案情敏感复杂,我判断光靠法院一家的力量恐难以妥善解决此案,于是决定接下这块“硬骨头”,着手启动执行联动机制,与公安、综治维稳部门等沟通协商,争取他们的有力支持,合力解决此案。



      经多次现场调查及周密部署后,我带领执行队伍前往案涉农田处展开行动,在数十名警力的协助下,现场拘留了两名主要被执行人。因准备工作充足,整个行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被执行人暴力抵抗、引发骚乱的情况。


     

      其他被执行人也在强大的执行威慑下,陆续到法院处理案件。我们抓住机会组织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被执行人同意返还农田并支付拖欠的租金、水电费,申请执行人预留合理时间让被执行人收割青苗减少损失,该案圆满执结。



     在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过程中,针对东莞外来务工人口众多,追索劳动报酬、交通事故赔偿、工伤赔偿等涉民生类案件相对多发的情况,我院将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制度化、常态化,并积极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推动形成强大的执行声势,力促案件快执快结。

     今年9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决胜执行难之南粤执行风暴”全媒体直播活动,我院被选中作为参与的三家法院之一,对涉民生案件开展全媒体直播执行行动


     我受领导指派成了我院此次行动的策划,虽然多年来已多次部署参与我院“见证执行”、“集中执行”行动,称得上是“久经沙场”,但要面对40多家媒体的同步直播,还是不免感到压力山大。


     届时将有大批网友围观,执行直播的实时性和行动现场的不确定性让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确保行动的每一个细节都思虑周全、处置得当。


     但,是压力也是机遇。此次行动可起到对内鼓舞士气、对外震慑教育的作用,既是对我院执行工作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我院决胜执行难决心和实力的有力彰显。


     之后,我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与执行团队一起选取执行案件、研究执行预案,与宣传、后勤、法警等部门密切沟通配合、精心部署行动方案。



     当天,我院顺利对一起工伤赔偿案件及涉民生案件执行款集中发放活动进行直播,吸引了1500多万网友围观。行动效果得到了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也获得了现场参与见证的人大代表的一致点赞。


     众所周知,破解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对此,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思考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以汇聚社会合力,共同作用到解决执行难这一问题上。


     去年6月,在开展“暴雨”执行行动过程中,我们尝试把曝光公告贴到了被执行人名下房产处和所在村委会的公告栏上,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对法院强制执行无动于衷的被执行人,在家门口被曝光后即乖乖“缴械投降”。



      对于这种熟人社会舆论环境产生的特殊效应,我向领导建议争取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并和本地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合作,形成长效性的联合曝光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精准打击。


      今年初,我组织执行指挥中心、各人民法庭与研究室展开配合,通过在镇街电视台、户外LED屏发布曝光公告,利用自媒体专题曝光并借助新媒体广泛转发,在辖区实现多举措、全方位曝光老赖,收到了显著成效。



      如今,决战决胜执行难已到了关键时期,我院正倾全院之力,夺取“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的最后胜利。我也将和全体执行同仁一道,对照“施工图”,兑现“军令状”,以最大的干劲全力推进冲刺决胜工作。 



决胜之际 初心不改使命不渝


      长期以来,“执行难”一直是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使法院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成了我们执行人“不能承受之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人民法院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全方位改革执行工作体系,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涉及之广、触动之深,令人动容。


      还记得2013年我经办的一个案件,当时银行、房管、车管、工商等部门挨个跑遍均未能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且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案件只能终本。


      到了2016年,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我们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并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后,案件执行即迎来了转机。由于买不到飞机票,后来被执行人主动联系法院支付了全部款项。


      

      回想以前,一个案件光财产查控就要花上好几天,我们执行人员不是正在执行,就是在去执行的路上,费时费力不说,还经常无功而返。而“基本解决执行难”推进后,执行信息化建设高歌猛进,我们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的“一网打尽”


     

     除了执行工作模式的重大改变,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和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健全,真正实现了让被执行人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失信”、“限高”在执行过程中广泛应用、威力凸显。经过这几年法院的大力宣传,许多被执行人对此早有耳闻,无需法院“大动干戈”就已主动履行。


      逐梦前行的道路,从来不是一片坦途。虽然执行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执行案件体量依然庞大、各种矛盾冲突纷繁复杂,要取得“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最后胜利,我们执行人不得不付出成倍的艰辛和努力,一仗接着一仗打。

      

     但就像我们院领导所说,我们这代执行人是辛苦的,也是幸运的。随着集约查控、信息共享的实现和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执行力量不断壮大,执行效力也日益显现。这一切,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执行将不再难


      如今,我们不仅能亲眼见证这段历史,更有幸成为创造历史的一份子,为推动执行工作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首这段彪炳史册的法治发展历程时,种种艰难困苦,或许都已化作珍贵的记忆,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心田。